中文名称:中国生殖健康杂志
刊物语言:中文
刊物规格:A4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创刊时间:2017
出版周期:月刊
国内刊号:10-1500/R
国际刊号:2096-4331
邮发代号:
刊物定价:280.00元/年
出版地:北京
时间:2025-08-21 10:44:22
在科研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精准且恰当地运用学术术语是确保研究成果得以准确、有效传达的核心要素。科研论文作为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其质量不仅取决于研究内容的创新性,还在于能否以清晰、准确的语言将研究发现呈现给同行。而学术术语作为科研交流的“语言密码”,一旦使用不当,就可能导致信息传递的偏差,甚至引发误解,影响研究成果的传播与认可。
鉴于科研工作者普遍存在的对“机理”与“原理”概念混淆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科研写作中较为常见,尤其对于初涉科研领域的人员而言,准确区分和运用这两个术语存在一定难度。本文特别对“机理”(Mechanism)与“原理”(Principle)的核心差异及应用规范进行了系统梳理,旨在为学术写作提供专业的指导,帮助科研人员提升论文写作的质量和准确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前文提及的机理相关内容,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剖析机理与原理的差异。相关信息可参考“多孔科研视界”公众号发布的《学术论文中“机制”“机理”“路径”的区别和联系》一文。
机理(Mechanism) | 原理(Principle) | |
---|---|---|
定义 | 指现象背后所隐藏的动态作用过程。它侧重于描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顺序,是对具体过程的一种深入剖析。例如,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如何逐步转化为产物,中间经历了哪些步骤和变化,这些都属于机理研究的范畴。 | 指现象所遵循的静态规律或理论依据。它是对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抽象概括,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比如,牛顿运动定律描述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无论在何种具体的运动场景中,这些定律都适用,它们是原理的典型代表。 |
关注点 | 现象是如何发生的(How),即关注事物发展的具体过程和步骤,探究每一个环节是如何衔接和推进的。同时,也关注现象为何会发生(Why),试图从深层次的原因上解释现象产生的根源。例如,在研究疾病的发生机理时,不仅要了解疾病从起始到发展的具体过程,还要探究导致疾病发生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 | 主要聚焦于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和理论支撑,更侧重于从宏观和抽象的角度解释现象为什么会遵循某种特定的模式或规则。例如,热力学原理解释了能量转换和传递的基本规律,为各种热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 |
描述性质 | 具有动态性、过程性特征。它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展现出不同的状态和阶段,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例如,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从食物的摄入到能量的释放和废物的排出,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反应和变化。 | 具有静态性、基础性特征。它不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轻易改变,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基础性的知识。例如,数学中的勾股定理,无论在何种几何图形中,只要满足直角三角形的条件,该定理就始终成立。 |
学科侧重 | 实验科学领域(如材料、化学、生物等)。在这些学科中,研究者通常需要通过实验来观察和探究事物的具体变化过程,从而揭示其内在机理。例如,材料科学中研究新型材料的合成机理,化学中探索化学反应的路径和机理,生物学中解析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机理等。 | 理论科学领域(如物理、数学等)。这些学科更注重从理论上推导和建立事物的基本规律和原理,通过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来揭示自然界的本质。例如,物理学中的量子力学原理、相对论原理等,数学中的各种定理和公式等。 |
适用于解释以下内容:
动态过程:例如化学反应路径,在有机合成中,从起始原料到目标产物的合成过程中,会经历多个中间步骤,每个步骤都有特定的反应条件和反应机理。研究者需要详细阐述每个反应是如何进行的,包括反应物的结构变化、反应中间体的生成和转化等。生物信号传导链条也是一个典型的动态过程,细胞通过一系列的信号分子传递信息,从而调节细胞的生理功能。例如,在细胞生长和分化过程中,生长因子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会触发一系列的信号转导事件,最终导致基因表达的改变。
结构 - 功能关系:例如催化剂活性位点如何促进底物转化。催化剂的活性位点是催化剂表面能够与底物发生相互作用并加速反应的特定区域。研究者需要研究活性位点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以及底物如何与活性位点结合、发生反应并生成产物。例如,在酶催化反应中,酶的活性中心具有特定的三维结构和化学基团,能够精确地识别底物并催化反应的进行。
多因素交互作用:例如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错误折叠的具体步骤。基因突变可能会改变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从而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稳定性。在蛋白质折叠过程中,多个因素相互作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蛋白质错误折叠。研究者需要详细分析基因突变如何影响蛋白质的折叠路径,以及与其他因素(如分子伴侣、细胞环境等)的相互作用。
写作模板示例:
“通过原位XRD表征技术,本文揭示了Li⁺嵌入石墨层的机理:
(1)溶剂化层剥离 → (2)界面电荷转移 → (3)层间扩散”
在这个例子中,详细描述了Li⁺嵌入石墨层的具体过程,每个步骤都有明确的说明,清晰地呈现了整个动态过程。
适用于描述以下内容:
基础定律:例如能量守恒定律,它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阿基米德浮力原理则描述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这些基础定律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为各种现象的解释和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方法依据:例如PCR技术基于DNA变复性原理。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用于扩增特定DNA片段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高温下使DNA双链解开,然后在较低温度下引物与模板DNA结合,最后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进行DNA合成。通过不断循环这三个步骤,实现DNA的指数级扩增。
设计准则:例如传感器设计遵循压阻效应原理。压阻效应是指材料在受到压力作用时,其电阻值会发生变化的现象。传感器设计师利用这一原理,将压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从而实现对压力的测量和监测。
写作模板示例:
“该装置基于压电效应原理:当外部压力作用于压电材料时,会产生电荷偏移,且电荷量与压力呈线性关系(Q = d·F)”
此示例清晰地阐述了装置的工作原理,通过引用压电效应原理,并给出具体的数学关系,使读者能够准确理解装置的工作机制。
错误表述 | 问题分析 | 正确表述 |
---|---|---|
“根据量子化学原理,分子间作用力导致反应加速” | 此表述混淆了静态规律与动态过程的概念。量子化学原理主要是关于量子力学在化学领域的应用,用于解释分子的结构和性质等静态方面的规律。而分子间作用力导致反应加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涉及到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变化等,应该用机理来描述。 | “分子间作用力机理涉及轨道重叠与电荷转移” |
“本文研究太阳能电池的发电原理” | 该表述未对基础理论与具体工作机制进行区分。太阳能电池的发电原理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可能涉及到一些基础的物理定律,如光电效应原理等。但如果要具体研究太阳能电池内部的工作过程,如光生载流子的产生、分离和传输等,应该使用机理来描述。 | “本文研究钙钛矿电池的载流子分离机理” |
当描述动态过程时 → 应选用机理
需清晰呈现时间或空间演变的因果链(例如:“A激活B,B磷酸化C”)。在描述动态过程时,要按照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详细阐述各个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整个过程的发展脉络。
常搭配机制图(如反应路径图、信号通路图)进行辅助说明。机制图能够直观地展示动态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和变化,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机理。例如,在描述癌症转移机理时,需详细说明“肿瘤细胞EMT(上皮 - 间质转化)→血管侵袭→远端定植”的完整链条。通过机制图,可以清晰地展示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脱离、进入血管、在远处器官定植的整个过程。
当阐述基础理论时 → 应选用原理
需引用公认的科学定律或公式(例如:F = ma,欧姆定律)。引用公认的科学定律或公式能够增强论述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阐述的原理。
强调其普适性与不可变性。原理是经过大量实验和理论验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稳定性。在阐述原理时,要突出其这一特点,说明它在不同条件下都能成立。例如,在解释MRI(磁共振成像)原理时,需明确指出其基于“核磁共振原理”。核磁共振原理是一种基本的物理现象,不受具体成像设备和成像对象的影响,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关键提示:在材料、化学、生物等实验学科中,机理往往是论文创新性的核心落脚点。实验学科的研究通常侧重于揭示事物的具体变化过程和内在机制,通过发现新的机理可以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从而体现研究的创新性。而原理则更多用于说明研究基础或技术依据,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因此,科研人员在写作时应根据研究内容和目的,准确选择和运用“机理”与“原理”,以提高论文的质量和学术价值。